2014年春,我參加了省委黨校中青年專家理論研討班的學習,學習期間,寫了一篇課后感《童年的鄉村,很窮很美很快樂!》,后發表在2014年9月省委黨校報第18期上。
2022年秋,我又回到省委黨校這個神圣的殿堂,參加縣處級干部(經濟)進修班(第73期)的學習。八年前,我在文章中所描繪的那個曾經遭受傷害與不公的鄉村,經過十八大后這十年的治理與建設,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。童年的鄉村不僅回來了,而且發生了嬗變,破繭成蝶,由一個自然樸實的村姑,蛻變成一個美麗大方充滿時代氣息的少女。
我的家鄉位于長江中下游平原的長江南岸,依山傍水,襟江帶河,是典型的江南水鄉。農村給了我一個快樂的童年,童年的鄉村很窮很落后,但天是藍的,山是青的,水是綠的,空氣是甜的。改革開放后,高速的工業化,粗放的經濟發展方式,給鄉村帶來巨大的傷害。對礦產資源的掠奪性開發,讓翠綠的青山一片片裸露,仿佛一頭美麗的秀發,變成了讓人惡心的瘌痢頭。小時候放牛時,和牛同飲的那清澈見底、甘甜可口的河水,變得發黑發臭,魚蝦絕跡,水鳥消失。村子里的土房雖然變成了樓房,但村邊、路邊、水塘邊,垃圾成堆,污水橫流,垃圾靠風化,污水靠蒸發。村口的那個露天廁所散發出陣陣惡臭,老宅門前的那棵老槐樹上掛滿了形形色色的塑料袋,在滿天霧霾的春風中發出無奈的悲鳴。
十八大以后,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“五位一體”總體布局和“四個全面”戰略布局的重要內容,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,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理念。十年的生態環境治理,取得了巨大成就?,F在,家鄉河流上游的污染企業關閉了,污染的養殖業得到有效治理,河水又變清了,童年的綠水又回來了;無序的礦產開發被叫停,裸露的山體得以修復,山又變青了,童年的青山也回來了。
如今的家鄉,四季皆美景。春天到響水澗聞油菜花香,夏天到陶辛水韻看萬畝荷開,秋天到龍窩湖吃肥美大閘蟹,冬天到西河古鎮的玫瑰谷感受玫瑰花的浪漫……治理,讓童年的鄉村得以回歸,建設,讓童年的鄉村發生嬗變。
2021年五一勞動節,我帶著支部黨員到家鄉開展“節日里的黨史教育”活動,原計劃是開展義務勞動,清除道路兩旁和池塘水面的白色垃圾,以實際行動宣傳綠色環保理念,助力美麗鄉村建設。然而,我們在干凈整潔的村子里沒有找到垃圾,村委會的干部告訴我,村子里早已實行垃圾集中清運,還安排村民專門負責環境衛生,過去亂丟垃圾的現象早就不存在了。
十年前,我站在發黑、發臭的河水邊,村里的一個孩子問我:“叔叔,聽爺爺奶奶說你們小時候在這條河里游泳,是真的嗎?”我點點頭,他半信半疑地搖了搖頭:“你騙人!只有爸爸打工的那個城市的游泳池里才可以游泳!”我無言以對,陷入深深的沉思中……
十年后的春天,我站在響水澗的大壩上,遙看腳下的萬畝油菜花,成片的油菜花,在陽光下競相綻放,像鋪在大地上的金色地毯。溢滿春水的池塘,粉墻黛瓦的村莊,像散落在花毯上的珍珠瑪瑙。漳河蜿蜒曲折,像一條玉帶,飄落在金黃的大地上。成群的白鷺時而從花海上空飛過,三三兩兩的游人徜徉在金色的花海中,或嬉戲玩耍,或休閑漫步,或攝影留念,春風拂過,花浪翻滾,美輪美奐,一幅浪漫和諧的社會主義美好鄉村春日圖。耳畔不時傳來幾聲雞鳴和狗吠,油菜花的清香和著泥土的芬芳,時淡時濃,沁人心脾,仿佛置身童話世界。
身邊的侄兒問我:叔叔,你退休后回農村來養老吧。我回答:那是當然,這里有我童年的記憶,更有對未來的美好憧憬,我不僅自己來,還要動員更多人來,把家鄉建設的更加美好!
中共安徽省委黨校微信公眾號
省委黨校智慧校園APP
Copyright ? 2011 中共安徽省委黨校. All Rights Reserved. Designed by Minggao
皖ICP備06012118號 皖公網安備 34011102001196號
通訊地址: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301號 郵編:230022